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全站搜索
阅读: 更新时间: 2024-03-28 摄影:| 编辑:liuqiulin

“当前的就业工作,我的体会就一个字:难!”

“为什么?岗位少,毕业生就业难!胸中少了些情怀,毕业生不配合,更给就业工作带来困难!”近日,我校招生就业处处长郑思毅在接受小编采访时说到。

 

郑处长分析,受国际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缓,新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复杂严峻,主要表现在:毕业生持续攀升,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1158万,同比增长7.08%,重庆市毕业生总量达到34万人,同比增长了10.29%,就业的总量压力前所未有;经济的下行导致就业岗位进一步萎缩,根据经济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将放缓到2.7%,过去招聘毕业生比较多的行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相关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大幅减少,中小企业招聘的需求明显下降,毕业生就业渠道拓展难度加大;结构性就业矛盾,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调整,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就业机会减少,而新兴行业和高技术领域的就业机会增加,然而,现在大学生的专业与新兴行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同时毕业生能力素质与市场岗位需求差距较大;就业育人面临新挑战,毕业生求稳心态增加,慢就业、懒就业进一步扩大,大多数学生将升学、考公作为毕业去向的首选,等待观望现象比较突出,大量升学、考编失败的学生错过求职的黄金期,就业周期延长;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就业机会较少。

不同于全国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及毕业生也出现一些新情况,主要表现在:毕业生普遍存在期望值与自身能力不匹配、选择性逃避情况严重,就业指导有待提高;就业渠道单一、狭窄,就业渠道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虽已纳入必修科目,但统一管理还需要强化,教学程度还需要提高;就创教师队伍建设不足,大部分教师理论基础薄弱,缺乏专业背景及系统训练;对职业规划、模拟面试、创新创业、就业指导课程等四类就创大赛政策支持不足,激励措施不足,学生参与度较低;个别学生与辅导员关系紧张,不配合辅导员工作(不愿到平台填报),认为自身已经毕业,和学校无关,就业核查过程中部分学生不回复或者乱回复。

针对以上情况,为确保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我校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就业形势,强化措施,解决就业中的难题,强力推进学校就业工作。

首先,强化责任担当,落实一把手工程。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毕业生就创工作,将就创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党政重要工作,成立由校领导组成的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二级学院就业工作组,及时研究解决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成立毕业生就业督查专班及就业核查专班,由就业部门统筹协调、二级学院就业分管领导及全体毕业班辅导员为成员的数据核查小组,全面领导和具体实施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

第二,制定就业工作方案,建立信息台账。学校制定就业实施办法、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办法,明确就业多渠道、多元化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思路与办法。全面了解毕业生就业现状,准确掌握毕业生未就业和二次就业情况,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动态监测机制,对就业滞后的单位进行约谈,详细记载每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实行就业台账动态管理,对就业观有偏差的毕业生进行积极引导,加强宣传,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升学生的就业信心。

第三,大力帮扶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做好学校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制作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情况登记表,将重点群体毕业生分配到学校、学院领导和相关老师,强化全员参与,做到一人一档、一对一帮扶,对每一位重点群体毕业生,开展至少3次谈心谈话(包括政策解读、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推荐3个有效岗位、组织参与3次线上线下用人单位大走访,全员联动促就业并将每次帮扶工作情况登记在册,及时跟进重点群体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就业进展情况,开展有温度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力争帮助他们尽早实现就业。

第四,稳定辅导员队伍,强化就业育人。学校采取多渠道对辅导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素质;在专业课教育过程中,专业教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将就业相关政策贯穿于专业教育中,并且通过就业观教育、主题班会、主题报告会、班级视频会议、企业宣讲会、在学校网站公布学校就业指导教师电话等形式,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就业观,解决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充分利用上级开展的各类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首先编印毕业生资源信息宣传材料,向用人单位展示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全面、真实反映学校毕业生总体情况,进一步提高就业双选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充分利用学校就业信息网、就业公众号、毕业班QQ群等媒介,大力扩宽就业渠道、抓好政策性岗位的落实、盘活现有资源,精准搜集发布各类毕业生就业岗位信息,开通就业指导服务热线,确保将信息投送到未就业的毕业生终端。发布毕业生就业指南,为毕业生提供全天候24小时网络就业信息服务。

第六,开展用人单位大走访,全员联动促就业。根据学校实际,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全校总动员,各职能处室、教学单位领导、教职员工到就业单位深度挖掘岗位增量,开拓更多优质和精准的就业信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全面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毕业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发掘吸纳毕业生稳定就业的优质企业,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

第七,开展重点帮扶专项行动。为进一步推进就业工作,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重点帮扶专项行动,将未就业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专项行动对象,采取“一对一”、“多对一”方式进行帮扶,同时跟踪检查、督促落实。

第八,多渠道、千方百计找寻失联毕业生。针对已毕业无法联系的待就业毕业生,整理其相关信息,发挥与该生关系较好的同学和班干部、家人作用,通过他们联系毕业生;确实联系不上的毕业生,发挥招生队伍作用,由他们联系其高中时期班主任老师,寻求他们支持。

第九,开展心理指导讲座和心理咨询服务,深入研究各类就业困难学生心理和疏导策略。针对就业存在不同困难的学生,开展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展示自己,积累求职经验等方面的咨询指导,增强毕业生自强自立意识和求职自信心。

第十,加强创业基础教育,强化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学习、领会国家制定的大学生创业资助政策,包括借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指导和鼓励待就业毕业生善于用好国家提供的免息贷款和创业基金自主创业,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

郑思毅处长坚信,在就业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措施,持续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努力作为,我校就业工作将一定实现既定目标。

 

(文图/宣传统战部 编辑/刘秋玲 校对/李亚卿 审核/徐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