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阅读: 更新时间: 2024-06-14 摄影:| 编辑:liaobing
  2024年6月13日,我校党委书记唐加祥应邀做客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职教宣传季演播室访谈活动。本次访谈活动旨在推动职业教育不断创新发展,宣传职业院校特色文化,以职教力量赋能西部大开发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
  活动中,唐书记从主持人提出的四个问题,展开回答与分享了我校文化建设的一些举措和心得体会。
  唐书记介绍,我校是一所以艺术类专业为主、艺术与工程相结合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地处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英雄邱少云的故乡铜梁。学校秉承“心手相传、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艺术成就梦想、设计改变世界;崇尚一技之长、创造精彩人生”的校园文化理念,专注培养具有艺术素养、工程技术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唐书记就“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所学校的育人理念,在打造校园文化方面,学校又是如何将其落到实处的”展开回答。他说,我校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深入挖掘地域红色文化,不断探索“红色文化+艺术+工程”的育人模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艺工之路”。
  我校由党委牵头成立了红色文化与艺术工程教学融合研究中心,把党建工作与学校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师生共同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沉浸式感悟革命精神;通过整合资源、建章立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人才、智力优势,实施“三融合”工程,即:把专业知识与实践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融合,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工文化。
  唐书记从红色文化与艺工文化深度融合的角度,谈论了我校采取的具体方式和做法。他表示,在独特艺工文化的熏陶下,学校成绩斐然。近年来,先后完成了“重走长征路”革命遗址写生,红色歌舞创作展演,开州区赵家街道周都红色美丽村庄(刘伯承故居)建设工程设计规划,九龙坡区周贡植故居修复和展示设计,长寿区大坝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项目。其中大坝村项目入选2022年重庆市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并获首届“重庆设计100”评选“十佳产研课题”。
  同时,学校特别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形成了以邱少云精神为主的红色文化育人特色。在课程建设方面,开设了《红色文化与艺术实践》《铜梁音乐文化》等特色课程。在特色班建设方面,成立了少云国防班。在教研教改方面,立项并完成了10余项市级以上的以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为研究内容的课程思政课题。在文艺创作方面,创作了40余件以红色文化为基调的文艺原创作品,尤其是以邱少云事迹和精神为原型创作的《邱少云交响组曲》。
  唐书记与主持人交流了目前我校在红色文化育人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社会影响。我校音乐与表演学院创作的《邱少云交响组曲》已被新华社、光明网、央广网、中国教育新闻网、重庆日报客户端、华龙网、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等详细报道。《邱少云交响组曲》分“故土情思”“鸭绿江畔”“烈火忠魂”“英雄赞歌”4个乐章,以音乐形式再现了邱少云的成长历程、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在上甘岭战役潜伏作战中烈火烧身、强忍剧痛直至壮烈牺牲的故事,歌颂了邱少云烈士铸就的“纪律高于生命”的伟大精神。今年5月22日,新华社以“一堂英雄故乡的思政课”为题到校直播我校课程思政课堂,当日点击量达170万人次。《邱少云交响组曲》是我校文化育人的生动体现。
  唐书记表示,我校将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艺术+工程”系列实践教学项目,持续创作《邱少云交响组曲诗朗诵》等系列原创文化艺术精品,打造在全国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精品项目,营造“文化育人、艺术育人、环境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文图/宣传统战部 编辑/廖若冰 校对/刘秋玲 审核/徐永恒、李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