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阅读: 更新时间: 2024-12-13 摄影:| 编辑:liaobing
\
2024年12月11日,我校与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双方经友好协商决定,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和重庆市教育大会、全国和重庆市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的重要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新时代西部思政教育新高地,推进《重庆市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构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格局,落实公办民办院校“手拉手”、本科专科院校“结对行”等工作机制,双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师资培养,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理论研究成果的传播宣传、教育实践和辐射推广等方面开展合作。
\
11日,我校党委书记唐加祥,党委委员、副校长徐永恒,公共课教学部副主任孙文东,宣传统战部副部长李亚卿,宣传统战部干事刘秋玲一行到达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受到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晓燕、执行院长姜土生的热情接待。在李晓燕书记、姜土生执行院长的带领和讲解下,我校代表参观了重师马院的马克思主义文化阵地建设、学院发展简史和教学教研成果展览。
参观结束后,双方在重师马院会议室举行交流座谈和合作共建签约仪式。重师马院党委书记李晓燕、执行院长姜土生、思政教研部主任孔庆茵、思政教研部副主任兰桂萍、教科办主任李媛出席座谈会。
会上,双方共同观看了兰桂萍教授主讲的一场校馆互联互通、线上线下融合的思政课教学案例视频,并围绕新时代思政课的使命、责任、改革要求等进行交流。
\
李晓燕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思政课的殷殷嘱托和具体要求,坚持思政课的政治性、知识性、实践性,加强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用好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在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发挥高校的引领作用。
\
姜土生执行院长指出,办好思政课,建设是关键,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团队、一流的教研,才能孕育出一流的课程。重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愿意发挥自身优势,与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双向沟通、资源共享、互促互进、实现双赢,共同推进思政课建设。
\
孔庆茵主任分享了重师马院的全国一流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建设经验,该课2018年立项申报重庆市级精品课程,在遭遇疫情干扰下,教师团队在线上教学视频录制、知识模块标注整理等方面下了更大功夫,使课程于2021年成功入选重庆市线上一流课程,2023年成功入选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课程团队还创造了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相结合、线下学习与线上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并推广到其他思政课教学中。
\
徐永恒副校长分享了我校基于艺术院校的专业特色,开展“艺术+思政”的大思政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经验。
\
唐加祥书记表示,我校立足自身的专业特点,一直以来在强化思政课建设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课程思政的深化工作,积极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红色文化思想等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中去。他提议,两校充分利用邱少云纪念馆等思政教育资源,推进远程多维线上情景教学课堂的构建,共同打造“红岩思政”品牌,共同推动高校与地方联动的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
\
签约仪式上,唐加祥书记、李晓燕书记分别代表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双方合作协议上签字。
\
唐加祥书记、徐永恒副校长代表我校,向我校聘请姜土生、田方林、兰桂萍3位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为我校思政课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兰桂萍教授作为专家代表接受聘书。
\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姜土生向我校颁发“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牌匾,徐永恒副校长代表我校接牌。
\
会议最后,双方商定,将进一步完善双向沟通、资源共享、互促互进的机制,把双方的合作内容落到实处,推进两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人才培养。
 
(文图/宣传统战部 编辑/廖若冰 校对/刘秋玲 审核/徐永恒、李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