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次
更新时间: 2025-04-16
摄影:|
编辑:liaobing

韩光教授,无党派人士、高级园林工程师、一级风景园林师、一级建造师,个人取得实用型发明专利多项,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多项,发表专业论文及教材10多项。个人带领公司团队,以创新和责任为核心,坚持科技创新,技术开发,致力于市政行业设计工程及专业教学,服务于社会公众。
风景园林: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一、培养目标:多元融合,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
风景园林设计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室外生活境域的一门专业。是涉及生态学、植物学、设计艺术学、建筑、景观规划等领域的综合学科。本专业培养具备风景园林施工图绘制、方案设计、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筑材料采供与管理、风景园林工程信息管理等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核心课程:六大模块,筑牢专业基石
风景园林以建筑识图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及种植设计、庭院景观规划设计实训、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实训、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实训等为教学内容。已建成建筑施工实训室、建筑模型实训室、装饰材料展示实训中心、幕墙生产实训基地、BIM实训室、校内专业实训室、写生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场地,集教学、人才培训、技术开发转换、社会服务于一体。
三、就业方向:多元领域,展现职业风采
行业人才需求缺口大,就业前景广阔,主要面向风景园林设计单位、建筑设计单位、工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行业企业,从事风景园林规划、概念性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等工作。
市政工程技术:技术与创新的融合

一、培养目标:技能技术,掌握高素质人才
市政工程技术是支撑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专业之一,涵盖市政道路、管网、园林景观工程、智能测绘、勘测测量、工程施工与管理等方面;掌握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
二、核心课程:四大模块,牢固专业知识
旨在培养掌握计算机应用、工程测量等知识,能够适应国家国土规划、交通水利、环境生态、农林电力、影视传媒、智慧城市建设、智能测绘等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就业方向:城市更新,乡村振兴设计
学生面向政府机关、各类院校科研机构、央企外企等行业企业,面向城乡更新设计、城乡规划管理等岗位群,从事城镇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城乡管理等工作;也可面向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效果图制作等岗位群,从事小型建筑设计、BIM建模、施工图绘制、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图表现等工作。
风景园林和市政工程技术问题深度探讨

问:作为该领域的资深教育者,您认为本专业设立的初衷是什么?它在解决社会哪些实际问题中扮演关键角色?
韩:我校市政教研室下设风景园林与市政工程技术两大专业方向。设立这些专业的初衷,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这些问题涵盖了道路系统规划、排水系统设计、公园设计以及城市管网运维等多个方面。通过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助力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与智慧化转型。

问:职业院校学生可能因学历在职场受限,您如何通过教学帮助他们建立“技能自信”?是否会引入优秀校友分享经验?
韩:首先,关于学生自信的确立,这是我在每一届新生第一次上课时都会重点强调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包括3+2学生以及部分普高生,他们的高考成绩相对较差,在传统高考体系中可能被视为“不适合”的一群。因此,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学会与现实社会对接,让他们的自信来源于性格的培养、逻辑思考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常识问题的准确解读和在具体解决问题中的发散性思维。
其次,关于技能自信的建立。作为高职院校,我们的教学以技能培训为主,并通过严格的教育体系来确保学生的技能水平。我们建立了完整的实践能力进阶体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会操作,还要能够创新。同时,我们还实施了分层教学和协同培养的成长体系。在整个高职求学阶段,我们通过课程的逻辑性和具体的项目设置,让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技能。比如,大一时,学生会参与小型项目或某一区域的项目;大二时,课程体系会设置更大的项目,将大一的项目融入其中;到大三时,学生可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能体系,能够具体解决某一项工作或符合某一工种的要求。
此外,我们还利用了AR等数字化技术来赋能教学体系。在课程设计和培养过程中,我们融入了大量的现代技术元素。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我们强调学生从工匠认同到终身成长的理念,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技能体系。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就能够具体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并增强他们的技能自信。当他们步入社会时,将拥有充足的技能知识储备,能够在具体的工作中展现自己的实力。至于引入优秀校友分享经验,这也是我们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

问:能否分享几个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实现个人成长或社会价值。
韩:当然可以。通过专业教学,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反思并调整我们的教学体系。以2016级的鲁昱辛同学为例,她原本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通过自学考试,她成功转入外事学院学习工程管理本科,并最终在重庆江北嘴集团两江建设公司找到了工作。在建设集团整个工程项目中,她是唯二的女性之一。这不仅标志着她个人职业路径的清晰发展,也是对我们教学成果的积极反馈。另一个例子是19级的陈虹圳同学,他刚入学时比较失落,但通过沟通和学习,我发现他对学习充满热情。在我的鼓励下,他刻苦学习,通过专升本考入了本科重庆文理学院并攻读“园林”专业,现研究生一年级,主研土壤肥料以及土壤酸化治理,发展得非常不错。这两位同学都是通过专升本等途径实现了个人成长,有的在高校继续深造,有的进入了工作岗位,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也说明了我们的设计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成效。
(文图/宣传统战部 编辑/廖若冰 校对/刘秋玲 审核/徐永恒、黎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