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阅读: 更新时间: 2025-05-16 摄影:| 编辑:liaobing
\
陈茂,重庆艺术工程学院教授,出版专著《装饰艺术中的软装设计》,发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的问题和措施分析》《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创新教学的探析》《室内软装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研究》等14篇论文,讲授室内设计类专业课程和《中外建筑史》《信息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和公共基础课程,参与的《室内设计BIM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被评为重庆市高校一流课程,课程《室内装饰施工图深化设计》获校级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课程《信息技术基础》获校级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课程《空间构成》参与一课一研校级教师技能竞赛。
 
室内设计:艺术与审美融合

\
专业学生作品
一、培养目标:多元融合,铸就高技能人才
室内设计,是对各类建筑空间进行室内的装饰设计工作。室内设计专业旨在培养本专业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以及良好职业道德;具备艺术审美能力、室内设计能力、制图能力、室内效果表现能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能力,能够在建筑室内装饰行业的相应岗位上,从事室内设计和相关制作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核心课程:七大模块,牢固专业基础
《AutoCAD》《SketchUp》《PhotoShop》《BIM》《建筑构造》《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室内施工图深化设计》《室内设计实训》《室内施工实训》等是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与一般院校不同的是,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与数十家建筑装饰企业签订有校企合作协议,为教学与行业接轨以及学生的毕业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上,很多课程单元以来自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课题,实行项目制教学。学院还配置了多个实训室满足不同课程的需要,尽可能做到实践教学为主,辅以理论知识的课堂氛围,多门课程为课证融通、课赛融通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考证和竞赛的机会以及培训。即将竣工的新实训中心,将会迎来更加舒适完善的实训环境。
弘扬工匠精神,以紧扣市场需要、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为前提,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实操类课程的数量,使所有学生的学习开始在同一起跑线上,学生学习到的技能能够适应行业需要。
三、就业方向:多元领域,绽放职业风采
随着行业市场分工更加精细化,本专业可从事的岗位有室内设计师助理、施工图绘图员、橱柜设计师、集成家居设计师、瓷砖设计师、装饰工程师助理以及自主创业等。
 
室内设计问题探讨

\
专业学生作品
问: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您认为本专业的核心价值是否有所转变?这些变化又是如何在课程设置中体现的呢?
陈:科技与社会需求的变革,促使本专业的核心价值发生了显著转变。回顾专业发展历程,最早的课程体系构建可追溯至2009年。当时,职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课程设计以手绘技能与材料认知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随着职业教育进入第二阶段,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工具软件被广泛引入课程,标志着课程功能从基础技能培养向应用能力提升的转变。
近年来,课程体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绿色建筑理念、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领域相继融入教学内容,推动课程设计向智能化、可持续化方向升级。例如,课程从最初聚焦生活场景的软件开发,逐步拓展至智能家居、互联网应用及环境保护等交叉领域,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
问:在职业院校的实践中,“就业导向”与“学生终身发展”之间如何实现平衡?课程设计是否已融入职业规划相关内容?
陈:职业院校的“就业导向”与“学生终身发展”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当前,职业院校学制普遍为2至3年,学生需在短时间内掌握核心技能并实现就业。然而,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学生毕业后2至4年即需通过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完成知识迭代。因此,职业教育需在保障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为学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框架。
问:如果让您用一句话向家长解释“为什么孩子读职校也有前途”您会怎么说?
陈:我会告诉家长:“选择职业教育,孩子不仅能掌握就业技能,更能在‘专升本’‘本科考研’等升学通道中实现职业与学术的双重发展,职业院校同样是孩子成就未来的广阔舞台。”
 
(文图/宣传统战部 编辑/廖若冰 校对/刘秋玲 审核/徐永恒、黎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