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阅读: 更新时间: 2025-06-27 摄影:| 编辑:liaobing
2025年6月26日,学校刘雪庵音乐教育研究中心筹备工作座谈会在学校F301会议室举行。
\
铜梁区文联主席秦启江,区文旅委副主任高晓涛,民进铜梁区总支副主委夏勇,铜梁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赵兴明、编导刘占国,铜梁区音乐名家工作室导师刘敏,我校党委书记唐加祥,副校长徐永恒、叶荫,音乐与表演学院院长孙伟、副院长王伟安、院长助理刘俊伽、张洁,专任教师代表齐聚一堂,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吴婧瑀以视频方式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共话刘雪庵音乐教育成就和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建设规划、学术开展蓝图与服务社会发展路径。
 
时运责任交织,多维呈现筹备框架
 
\\\
会议伊始,孙伟介绍与会嘉宾。徐永恒致欢迎辞,指出刘雪庵是中国20世纪享誉世界的著名音乐家,是铜梁的骄傲,作为地处铜梁的艺术院校,学校建立刘雪庵音乐教育研究中心,有利于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也是学校对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的贡献。
会上展示了刘雪庵长子刘学达的来信,来信表达了刘雪庵亲属对我校建立刘雪庵音乐教育研究中心的感谢和支持。
孙伟阐述了研究中心筹建的背景,强调刘雪庵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其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思想对当代艺术教育具有深远影响。
王伟安介绍了研究中心的功能分区规划,涵盖陈列展示、学术研究、创作实践等多元空间。
徐永恒介绍了刘雪庵雕塑的构思,表示学校的雕塑专业教师就可承担创作任务。
 
多方建言献策,凝聚校地合作共识

\
秦启江提出,中心的研究内容需兼顾刘雪庵音乐成就与铜梁地域文化,包括龙灯龙舞、道教音乐等本土元素,同时建议利用高校师生资源实现经典作品常态化展演,并建议学校在建的人文艺术中心的剧场可命名为“雪庵剧院”,在相连空间中开展关于刘雪庵的展陈、研究、公众服务,扩大文化辐射力。
高晓涛提出,研究中心应定位为刘雪庵研究的“学术高地与资料中心”,系统搜集刘雪庵相关文物、文献及音视频资料,联合多部门设立研究课题,推动音乐创作与文旅融合,开发研学线路,打造铜梁文化名片。
夏勇建议,结合铜梁“千年龙乡·中华龙城”规划,加强与中国音乐学院的合作,引进高层次专家,提升中心学术影响力。
赵兴明与刘占国分别提出,深化研究中心与地域文化的结合,利用融媒体中心的纪录片资源与最新影像技术,共同推进刘雪庵专题纪录片创作,并建议雕塑设计参考其青年时期形象,增强与学生的情感连接。
刘敏指出,研究中心填补了在刘雪庵家乡缺乏对其音乐教育思想进行研究的机构空白,建议未来借助高校资源升级“刘雪庵音乐节”活动。
\
吴婧瑀通过视频发言表示,应全面研究刘雪庵的创作、生平、社会活动与教育思想,推动研究成果向艺术实践转化。
 
聚焦学术价值锚定现实意义

\
叶荫在总结发言中梳理了刘雪庵音乐创作的五大学术价值,包括题材、技法、教学思想、历史地位及文化传承价值,强调其在文化认同、艺术创新、审美培养与社会反思层面的现实意义。他表示,学校将以严谨态度推进研究中心建设,深化校地合作,服务地方文化发展,力争将中心打造成国内具有权威性的刘雪庵研究学术阵地。
据悉,刘雪庵音乐教育研究中心作为国内首家依托高校资源的刘雪庵专项研究机构,其成立将为挖掘中国近代音乐教育遗产、推动地域文化传承提供重要平台。下一步,学校将联合各方围绕资料搜集、课题研究、展演规划等具体工作展开紧密合作,推动中心早日落地运行。
 
(文字/音乐与表演学院 图片/宣传统战部 编辑/廖若冰 校对/刘秋玲 审核/徐永恒、黎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