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次
更新时间: 2025-08-15
摄影:|
编辑:xuyongheng


神针2025中国高职院校排名简介
神针中国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排名工作始于2021年,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遵循系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可重复验证、结合高职院校当前实际等六大原则,评价结果每年发布一次。
根据分类评价原则,神针中国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排名,分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和专科层次职业院校两个层次分别进行。
由于在高职院校中,目前的专科层次院校数量占了94%以上,因此对于本次专科层次职业院校的排名,仍然命名为“神针2025中国高职院校排名”。
本报告为专科层次职业院校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结果,设置公办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2个主要榜单,同时按照院校类型数量的不同,灵活设置分类型排名榜单(不区分公办民办)。
(1)2025评价工作的总体设计思想
主要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服务于对接国家需求的战略目标,充分体现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出台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政策文件精神。
第二,进一步增加了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国际化方面的评价,以促进学校对接产业,走进社会,服务地方,放眼世界。
第三,进一步增加了生均、师均等均值类指标,对生师比等类型敏感性指标按院校不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处理。
第四,全部采用客观数据,所有指标均从公开发布的渠道获取。
(2)评价对象
纳入2025专科层次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的院校为符合以下条件的高职院校:(a)2023年6月30日前成立;(b)在现代职业教育网上提交了2023年度和2024年度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并规范填报了6张附表数据。
由于部分院校的公开数据较少或者说很不完整,最后纳入本次评价的专科层次高职院校共1396所。其中公办院校1047所,民办院校346所,中外合作办学院校3所。
(3)评价指标体系
在前4年开展的中国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排名工作基础上,神针评价(SZPJ)今年继续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善。
新形成的2025中国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围绕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核心职能,设置了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生发展、国际化、声誉与影响、特别加减分等9个评价维度、27个二级指标、60多个评价指标观察点。
详细内容及权重等如下。

相比于上一年,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保持稳定。变化较大的一个调整是,新增加了“特别加减分项” 这一个开放性、动态性模块,用来对取得了重大业绩或发生了重大负面事件等的高校进行单独的奖惩性评价。
加分项主要用来反映各校在那些不宜作为高职类院校的统一性倡导指标,但又是值得大力鼓励的那些特别重要和高端的业绩,比如在立德树人、高层次平台建设、获得重大奖项等方面的突出表现。
减分项则用于对那些学生满意度差、学术不端或发生了重大负面新闻舆情等情形的高校予以降分处理。
(4)评价数据的来源渠道
(a)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政府部门网站及相关文件;(b)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等论文数据库;(c)国家知识产权总局网站的发明专利数据库;(d)各高职院校2023年度和2024年度的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e)研究团队长期积累建设的中国高校评价数据库。
(5)数据有效期的设置
神针评价的大学排名,一般都采用滚动计算方法,即在计算公布当年的排名时,不仅考虑了上一年的数据,还考虑了比上一年更早一年的数据。本次排名的数据时效期为各校2023年度和2024年度的数据,其中2024年度的数据权重占比为70%,2023年度的数据权重占比为30%。
(6)计算方法
各校二级指标的得分一般采用归一化处理方法计算。数据处理的基本规则为:将该二级指标中表现最好的前2个高校的平均值作为满分的赋分标准,即1分,各高校按其与满分值的比例赋分。超过或等于1分的(即第一名的学校),按最高值1赋分。
神针排名提倡和践行分类评价原则,对生师比、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等类型敏感型指标,按不同学校类型有差别地进行分类赋分处理。
各校竞争力指数总分的计算公式为:
G=∑Qi,j × Xi,j
其中,G表示某校总竞争力指数值,Qi,j表示该二级指标的权重,Xi,j表示该二级指标的竞争力指数值。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考虑到各指标数据的实际分布状况形态各异,神针评价(SZPJ)为此专门研制了特殊的数据处理方法,以使得在各指标数据的合成过程中能更为科学合理。
(7)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神针评价(SZPJ)对各院校的具体评价结果,一般同时以三种形式给出:一是按分数从高到低的排序。二是以百分制形式呈?现的标准分,赋分规则为:第一名高校赋分100,其它高校按其与第一名高校得分的比例赋分。三是层级标记,分为A++、A+、A、B+、B、C+、C、D、E九个层级,层级和排序的对应规则如下:A++(前1%)、A+(前1-5%)、A(5%-10%)、B+(10%-20%)、B(20%-30%)、C+(30%-50%)、C(50%-70%)、D(70%-90%)、E(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