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次
更新时间: 2023-06-05
摄影:|
编辑:chenxuan
2016年12月1日至3日,受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和重庆市黔江区政府的邀请,在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副院长兼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梁挺、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尹竣的带领下,建筑工程学院师生测绘队到黔江区冯家镇万涛故居进行为期3天的数据测绘。参加此次测绘的有行业专家、学院教师、专业学生等一行10人,旨在为修复古建筑——万涛故居进行实地测绘,采集基础数据、绘制CAD图等,为万涛故居的修复做重要准备。 

测绘工作前的合影
虽然天气严寒,但是测绘队员们热情饱满。到达万涛故居后,当地政府为测绘队详细介绍了万涛故居及革命家万涛的历史。万涛(1904—1932),原名万诗楷,号铁民,化名王德,土家族,1904年1月20日出生在黔江冯家坝桂花树。幼年家境较好,曾先后数易其师,饱读诗书。1924年,20岁的万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生涯,是红军高级将领(红三军政委和前委书记),与贺龙一道巩固发展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湘鄂西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 

革命家万涛同志雕塑
万涛故居位于黔江城南10多公里的冯家镇,是一座完整的坐北朝南的木结构四合大院。院内分为正房、转角、厢房和前厅,中有天井小坝,总建筑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共有房间23间。其中,正房东侧第一间为万涛诞生地,西侧正房的一半及西厢房为其堂叔伯住宅。万涛曾在这里生活过十几个春秋,后外出求学,并投身于革命。 

万涛故居俯视图 

万涛故居大门 

万涛故居厢房(现为万涛故居图片展览室)测绘中
为进一步了解革命家万涛及万涛故居的历史,测绘队对周边村民(主要是年龄较大的村民)、万涛故居邻居、万涛后人及万涛故居管理者进行了访谈,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接待,热情淳朴的村民们回忆起万涛的事迹时仍感慨万千,似乎已打破时间桎梏,烈士的英雄事迹仍历历在目…… 

左一、左二为万涛故居邻居,右为万涛故居管理者
进行测绘的第二天飘起了时断时续的细雨,工作闲暇时测绘队的老师通过图书插画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当地的小学生讲起了建筑学的有关知识,希望能够培养他们的建筑感官,同时也希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方向建立良好的引导性作用。测绘队员们也向当地村民介绍了我们学校——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受到了热烈欢迎。 

梁挺院长在为孩子们讲解素描的相关知识 

李碧娥老师在为孩子们讲解古建筑的相关知识
时间在紧锣密鼓的工作中渐渐消逝,3天的测绘也接近了尾声。在获得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测绘队员们更多地感受到当地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拥戴,对革命事业的拥戴,和对知识的渴求。让测绘队员们感受最深刻的是一位90多岁的邻居婆婆,每到就餐时间婆婆总是出现在大门口,一次又一次的邀请大家,即使队员们每次都婉言谢过。婆婆时常挂在嘴里的一句话是,还好还有人没有忘记万同志,还好没忘记…… 

测绘工作圆满结束,利用无人机从空中拍一个集体留念合影
这次测绘实践,使每一位参加者都切身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梦。身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挖掘并弘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而保护历史文化名居、名村、名镇是我们弘扬中国古建筑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我们虽任重道远也会坚持不懈。(文/高立爽 摄影/高立爽 陈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