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阅读: 更新时间: 2020-06-16 摄影:宣传统战部| 编辑:chenxuan

 踏上红色使命之旅  传承红军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在甘肃"考察记行(一)

  

 2019年9月30日至10月5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为推进高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革命传统教育开发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受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和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美术学院的分别派遣,我校"使命之旅"特色党建项目组、西南大学"红色之旅"网络工作坊,联合举行了"红军长征在甘肃"的革命遗址考察活动。

 甘肃省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甘肃是参加长征的几支主要红军都经过的唯一省份;是红军长征中活动时间最长、足迹最广的省份,红军活动几乎遍布甘肃全境;红军长征在甘肃境内进行过一些著名的战役和活动,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境内胜利实现会师;尤其是红军长征途中在甘肃境内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联合考察组由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徐永恒,我校服装与表演学院院长、原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增宪共同率领,考察组先后实地考察了中央红军长征入甘后的第一战——腊子口激战遗址、俄界会议旧址、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榜罗镇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和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长征途中的旧居等,实地感受到红军长征在甘肃实现了伟大的转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结合革命遗址寻访,考察组还采访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社情民意,了解到这些长征故地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从今天开始,本网以连载形式刊出"使命之旅""红色之旅"的青年志愿者、学生记者和指导教师共同完成的现场报道。策划:徐永恒刘增宪;撰稿:唐佳佳(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服装与表演学院2019级学生)、徐蕤阳(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2021级学生);摄影:徐永恒刘增宪牛谢军刘艳唐佳佳徐蕤阳;编辑:徐永恒

  

 10月1日:从腊子口到达拉梁子

  

 1.腊子口

 

 腊子口这个地名是藏文音译,意思是"险峻的山道峡口"。10月1日一大早,我们来到腊子口下。果不其然,百丈悬崖呼应着崇山峻岭,峡谷两侧都是100多米高的陡峭石崖,如刀劈斧削一般,中间是一个宽8米左右的隘口,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抬头望去,只能见到一线青天。这里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腊子口战场遗址现貌

 1935年9月16日,刚刚走过雪山草地的中央红军红一军团到达腊子口。敌人为阻止红军北上,早已调派重兵把守在这里,并不断调派援兵云集腊子口周边,企图消灭红军于这口袋阵中。红军长征入甘后的第一战就是攻克腊子口天险,此战必须打赢,因为它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9月16日下午,攻克腊子口的战斗打响了。17日凌晨,红军巧妙地攀上崖顶,突然攻击敌人侧后,前后夹击,彻底打垮了敌人,夺取了天险腊子口。

 

 考察组师生在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和纪念群雕前写生

 腊子口之战是一次小范围的激战,但取得的却是一次战略性的大胜利,敌人企图凭借天险消灭红军的阴谋被粉碎,红军从此走出了雪山草地和人烟稀少的恶劣环境,这是长征的重要胜利。(文|徐蕤阳 摄影|徐永恒

  

 2.参观腊子口战役纪念馆

 

 从腊子口战场遗址来到腊子口战役纪念馆,瞬间就被再次震撼。馆里派出优秀解说员旦智草为我们解说展览,她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还原了当时腊子口战役的战况。当她讲到一位叫"云贵川"的红军战士,当战局处于胶着状态时,他腰间绑满了手榴弹,攀上绝壁,直接从战场的后方迂回到前方顺着绳索往下,到了碉堡的上方纵身一跃,舍身炸掉了敌人的主要碉堡,以自己年仅17岁的生命为红军打通了前进的道路。与此同时,正面方向的敢死队也发起了猛攻,彻底摧毁了敌人的阵地。红军战士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令在场的所有人深受感动。

 

 解说员旦智草为考察组讲解腊子口战役的惊险激烈

 参观结束后,我们"使命之旅""红色之旅"寻访组和腊子口战役纪念馆互赠了图书资料,在来宾室进行了深度交流。通过交流,我觉得自己今后不仅要向红军学习,也要向解说员旦智草姐姐学习,这位藏族姑娘对工作十分用心,她使用的是自己研究大量史料后撰写的解说词,在交流中还虚心地向徐老师、刘老师请教,力争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文|唐佳佳 摄影|徐永恒

  

 3.一个传播红军精神的八零后

 

 林零零,这是他的网名,他解释说是要保持一切从零开始的意思。

 他是一位我们在腊子口纪念馆遇到的特殊游客,他带着一面"一个人的长征"的红旗,从贵州遵义开始,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他身着军装,是一位现役军人,但也即将退伍,他说:"正是因为即将退伍,所以选择重走长征路,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导向。"

 

 在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外,考察组与林零零(左一)交流

 林零零告诉我们,他出生在红军之乡江西于都,他的祖父也是当年的红军,后来在战斗中牺牲了。他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军人,把红军的精神继承在自己的血脉里。

 "遗憾的是,在我们八零后身上,甚至我们的领导六零后、七零后身上,许多人都是缺乏红军长征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的",林零零说,"所以我选择重走长征路,我也看到了有不少的人,在以自己的方式‘重走长征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传播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愿意加入其中,希望这样的行为能够唤起红军精神的回归,让红军长征的英雄壮举激励越来越多的人勇敢前行。"

 好样的,林零零!(文|唐佳佳 摄影|徐永恒

  

 4.达拉村

 

 我们从腊子口纪念馆出来后,很快就到了藏族村子达拉村。中午时分,该午餐了,我们自己带着面饼和泡面,需要找老乡要开水。

 在这一段行程中担任我们向导的宕昌县白水川小学美术教师牛谢军,带我们走进他认识的藏族朋友扎69家中。扎69特地从正在忙活的地里回到家里,他告诉我们,他家有6口人,小儿子在6年级,二儿子在高中,平常都住校,国庆假期回到家里。我们看到,两个儿子都帮助扎69干农活,一点都不生疏。

 

 在扎69家的小院里,考察组采访了解他家的生产生活状况

 扎69说,他家有五六亩地,种土豆和药材,家里还有几十头羊,在山上放着,在山上修了看羊的房子,目前,他的妻子正在山上放羊。每年政府都会给一些补贴,现在他家的生活已经改善很多了,温饱不愁。

 在扎69家,我们有机会品尝到改良版的糌粑酥油茶,是由牛谢军老师带来的,其做法是:在煮好的砖茶水中加入炒好的青稞面粉和蜂蜜,揉捏成小团小团的糌粑,就可以入口啦。在茶碗中倒的砖茶水中根据个人的喜好,可以加酥油、盐或蜂蜜。"这东西高营养、高热量,我们老乡就靠这个顶一整天。"

 午饭结束后我们也准备离开了,在和扎69一家告别后我们又继续赶路。(文|唐佳佳 摄影|刘艳

  

 5.达拉梁子——毛主席《七律·长征》的灵感产生地

 

 离开达拉村,我们直接向村子后面的一面大山梁走去。这里是红军当年取得腊子口大捷后,9月18日,继续北上所经过的路线。

 达拉梁子是迭部县和岷县的界山——岷山的一个山头,山形优美。我们现在重走的季节与84年前日期接近,可以想象当年正处于秋天的达拉梁子,伸开了宽阔的臂膀迎接远方来的红军队伍。

 刘增宪老师说,有一种观点认为,毛泽东主席著名的《七律·长征》,就是在1935年9月18日他率领中央红军通过达拉梁子时产生的创作灵感。此时红军刚刚取得腊子口激战的胜利,穿越岷山后又将要告别雪山草地,走向更有利于红军生存和壮大力量的区域。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回想长征一路走来的艰难道路,不仅感慨万千,诗兴大发,即兴赋诗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不过这首诗第一次落笔在哪里,是有一段友好的争议的。

 在雇来的一匹白马帮我们驮运行李的帮助下,我们走上了红军走过的达拉梁子,群山环绕,远方层林尽染,阳光透过云层照在高大的山坡上。经过几小时不间断的攀爬,我们都大汗淋漓,每个人都有些力竭。想到我们是装备齐全,水源、干粮充足,而当年的红军战士是在忍受着饥饿和伤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翻越这些崇山峻岭的,我们更体会到红军战士真的是不怕苦,长征精神真的是伟大。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重庆艺工职院"使命之旅"特色党建项目的旗帜飘扬在红军走过的达拉梁子上

 在这个真实情景中,徐永恒老师启发我们道:"一个人,一个组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心,为达成目标而百折不挠,持续奋斗,直至胜利,这就是红军长征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文|徐蕤阳 摄影|牛谢军

  

 6.青年双创的扶贫企业

 

 从达拉梁子下来,刘谢军老师邀请我们到他家经营的山野菜公司参观。

 宕昌县南河乡盛草土特产有限公司,是牛谢军老师和他的妻子李玉霞创办的,但主要是由李玉霞操持的,她是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这里同时是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带领着一批藏族老乡脱贫致富。

 

 在公司驻地,考察组与牛谢军(左二)、李玉霞(左三)一家合影,中间坐着的是他们的女儿

 李玉霞是一位藏族姑娘,出生于甘肃陇南市宕昌县南河乡上漳湾村一个农民家庭,幼时就经常跟着长辈们去山上采摘蕨菜、薇菜等野菜,回来加工晾晒后赠与亲朋,或逢年过节招待客人。如此习以为常,从未有人想过,有一天她手里的山野菜会变成受全国消费者追捧的"抢手货"。

 从学校毕业后,李玉霞本是一位英语教师,她看到家乡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当地群众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如何脱贫致富长期没什么好办法。有一天她突然想到了这里的山野菜不错,能不能把山野菜产业化?让山野菜走出大山?她果断地抓住了这个点,放弃教师身份,贷款开始创业。当初就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她会把这个山野菜做成什么样子,如今,她吸纳村民入股、务工增收,把山野菜进行整理、加工、配送,业务发展的红红火火。她个人,也获得了甘肃省陇南市"感动陇南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

 真的看不出来,李玉霞这么一个个子不是很高并且体型偏瘦的女人,却有着这么不一样的能量。作为青年学生,我又找到了一个学习的榜样,李玉霞这个双创明星、巾帼英雄,堪称新时代发扬红军长征精神的双创先锋!(文|唐佳佳